為何飛機的窗子都這麼小?

不能設計的大一點么?

比如落地窗什麼的

實在不行開的窗子可以大一些啊

做得這麼小是有原因的么???


題主指的應該是商用客機,商用客機最需要考慮的就是經濟性。目前客機窗戶正好做到符合如今最經濟性下的最大面積。

如果降低高度速度換取更大窗戶,或者使用成本更昂貴(還不包括研發成本)的玻璃/機體材質,商用客機也就失去大半它存在的價值了。

對比過去,如今的客機窗戶已經變大了很多。未來的客機窗戶一定會變得更大——只是不太可能像高鐵窗戶那麼誇張。除了考慮材質承載,也要考慮到乘坐者的心理——很可能最終理想狀態下,客機的窗戶面積是要小於技術能做到的最大值的。想像一下汽車窗戶做最大乘客不會有緊張感,但在萬米高空如果身邊是整片的落地窗,這種感覺可能反而增加乘客的不適。

以前傳聞說巴航準備在未來飛機上前部區域做個「景觀窗」,想必只要成本撐得起,技術上還是可以實現的。


推薦Real Engineering的一個視頻&

@AdamDeng 的回答里提到了窗戶大小受制於機體強度。有一點要指出,舷窗的圓弧狀設計更主要是為了避免應力集中而產生的金屬疲勞,這是很多空難發生的原因。但並非所有飛機都必須使用圓弧形窗戶,有些戰鬥機就是方形窗戶的。

波音787窗戶應該是當下客機中窗戶最大的,這並不完全因為787窗戶用的材質比其它機型能承擔更大的壓力(當然787的窗戶確實很黑科技),更主要是787機身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(碳素層板),相比以往飛機機使用的傳統鋁材能承受更大壓力,使用更大窗戶(同時也意味著機體材料更「少」)並不會影響機身的強度。

黑色部分都是碳素層板

那未來比787更新一代的客機面市後,如果機體材料進一步優化,也就意味著窗戶是有可能進一步做大的。相比之下,增加玻璃承受壓力值上限,相比機體材料的進化,難度要小太多了。

同樣也可以看到,787駕駛艙正面的窗戶也要比很多飛機大很多。上圖787(機身寬5.97m)下圖777(機身寬6.19m),787駕駛艙窗戶大不少。

所以飛機窗子小的原因是——

考慮到經濟性,一架更大窗戶的商用飛機,成本會直線上升;也沒有太大必要為了視覺效果,而降低速度/飛行高度實現(直升機和飛艇之類窗戶就完全稱得上景觀窗了);

受限機體材料,在未來更強的機體材料應用後,窗戶一定會變得更大。這個在787上已經得到體現了;

窗戶也不會無止盡的變大,比如真變成通體落地窗那樣,反而有可能增加乘坐飛機的心理不安感。


謝邀,會影響飛機的整體結構強度,至於具體為什麼你得問設計師。


為了你我能坐得起飛機


你有見過二戰轟炸機的全景機槍雅座嗎


主要原因就是機體強度問題。

而為什麼有機體強度問題就是因為機艙增壓。

現代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巡航飛行高度普遍在3萬英尺以上,此處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不到3成,普通人根本無法忍受。

因此,為了保證乘客的舒適及人身安全,客機使用的全是全密閉增壓艙,一般維持在0.75個大氣壓左右,相當于海拔2500米。

在3萬英尺高度,飛機增壓艙和外部的壓力差達到了0.5個大氣壓,也就是每平方厘米0.5公斤。

一般的客機舷窗尺寸大約為寬30cm,高45cm,也就是巡航飛行時壓在舷窗上的壓力達到了675公斤。

想像一下這麼小的舷窗上已經相當於壓著一頭棕熊了,然而這個舷窗的材料無非是內層一層有機玻璃,外層是雙層玻璃而已,您還想要來個全景落地窗,那上面豈不是要站上幾頭大象?

這個對玻璃製造業太有挑戰性了!

之前有個人問如果在高空飛行中有人打開艙門會怎樣?

答案就是除非你是綠巨人,否則根本沒可能憑藉體力打開:壓在門上的氣壓差相當於幾頭大象。

另外,舷窗的邊角之所以是圓弧狀,也是因為強度問題。

最早使用增壓艙的客機彗星式,在投入使用後莫名其妙發生了好幾起墜機事故後,才發現因為舷窗是長方形,壓力會集中在窗戶的四個角上,導致這裡的材料強度急速下降最後崩裂,造成爆炸性失壓釀成事故,後來飛機舷窗才都改成了現在的形狀。


當然是因為不夠有錢,有錢任性的話就可以狂加重量補足結構不完整帶來的強度不足。那多有錢才能任性,可以慢慢算一算,開落地窗級別的改裝已經相當於重新做一個型號,靜力強度震動實驗這些都得重新做,試飛得重新飛,還有玻璃,這麼大面積的曲面玻璃不能浮法製造,平面玻璃氣動性能不好不予考慮,這麼算下來,買一架這樣的飛機要花的錢基本跟研發一個新型號飛機差不多。看個栗子,波音777在90年左右研發,研發費用約30億美元,接近200億人民幣的樣子。雖然不太准,但應該不會有數量級的差距,200億軟妹幣買一架帶落地窗的飛機,不亦爽哉


對結構強度影響很大的啊。

簡單說在一個結構上面打一個孔那他的面積矩 (First moment of area)和截面二次軸距(second moment of area)就大受影響,要彌補這樣的缺陷,可能就需要用很多材料或者用更好的材料,會增加製造設計難度和成本。

簡單來說,一張完整的紙不容易撕破,打一個洞,在撕裂的時候洞周圍一定會先開始破裂的,你打一排洞,那不就跟郵票一樣?把洞搞大點,那紙基本上就很脆弱了,飛機結構也一樣。


等大尺寸曲面顯示器可以量產了,直接全封閉座艙+全景攝像頭,愛怎麼看怎麼看。


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結構強度。

兩種材料的對接面積越大,產生對機體有破壞的應力可能性就越大。況且平流層的環境不比地面,飛機的運行也不比地面交通工具。

如果加大窗,可以拿結構和材料補強度,但製造和維護成本就太高了。

再一點就是會很曬,又要再加高性能的窗帘…


窗戶大陽光刺眼


我也覺得小了

不方便風景看

不能看白雲藍天

差評

應該搞個360度全景窗

嗨呀美滋滋


當然有大窗戶。

只不過,你不在駕駛艙啊。。。


上世紀20年代的飛機沒窗子,敞篷的


這麼問你吧,你把你家當作一個飛機艙,需要經歷起飛降落高空飛行,你家玻璃不都碎了?

嗯 這個例子看起來不恰當,但是實際上也反映出航空對整個空間的結構的要求高!一個飛機 ,大客機三分之一是用玻璃做的你還敢坐?


窗戶越大越貴,你看汽車,有天窗的比沒有的貴多少,全景天窗的又貴了多少,而且天窗大了就不牢靠了。


那你得現在機外加個遮陽傘


分頁阅读: 1 2